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您的访问!现在是:

医学类论文

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脂联素是近期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并在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的一种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血浆蛋白,它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人APN基因全长17kb,定位于染色体3q27,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APN经转录翻译后形成的单体是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胶原样蛋白,整个分子呈球杆样空间结构,由氨基端的分泌信号肽区、中间杆状胶原区、羧基端球状区3个结构域组成。脂联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是一种激素蛋白,在动物和人类的实验中证实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作用。因此脂联素被认为是人体有益的保护因子【1】。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急性冠脉综合症等心血管危险因子密切相关,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脂联素  糖尿病  肝硬化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是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Scherer等于1995年发现的一种分子量为30kD,含有244个氨基酸的多肽。它主要是由脂肪细胞产生分泌并进入血液中,是一种特异性的血浆激素蛋白。研究证实,APN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调节脂类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 。血清APN含量的改变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一、脂联素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1.1ΙΙ型糖尿病
   Hotta等【2】 研究发现在恒河猴模型中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胰岛素抵抗发展相平行,即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血浆脂联素水平越低。脂联素与体重、体脂含量和空腹胰岛素、血糖呈负相关。杨刚毅等【3】 的研究发现,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变化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王亚萍等 【4】认为,在促进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脂肪细胞因子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不同环节、不同层次干扰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脂联素降低、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抵抗素可影响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程度。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研究证实脂联素具有胰岛素增敏及抗炎作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机制包括: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有关,脂联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功能及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一a基因表达有关,脂联素的明显降低预示着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明显增加。因此对脂联素的研究有助于为糖尿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检测脂联素、抵抗素水平有益于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也为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1.2  肝硬化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联素与肝硬化的报道较多,但结果差异较大。Sohara等【5】报道,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增高程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认为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升高是由于脂肪组织的产生和肝脏代谢不平衡所致。Musso等【6】的研究发现,血浆中脂联素水平随着纤维化的加重明显下降。而Tacke等【7】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增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无关,但可以作为胆汁淤积的标志。有研究发现【8】,在肥胖鼠(ob/ob鼠)所形成的肥胖和脂肪肝模型中,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下降,在补充脂联素2周后,血浆TG(甘油三脂)和FFA(游离脂肪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AIJT(丙氨酸转氨酶)显著下降,肝脏与体重比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轻。油酸、亚油酸及其刺激的枯否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促进人肝细胞和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这些研究均提示,脂联素可能为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3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多种临床症状的集合,MS患者伴随氧化应激,且MS患者低脂联素血症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成员之一,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相互拮抗或者负性调节作用。MS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伴随了氧化应激【9】。脂联素有胰岛素致敏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这提示它可能会给MS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是脂联素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4 高血压
    脂联素在高血压病领域中的研究相对甚少,Huang等【10】报
道,在68名健康青少年女性中,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负
相关,但仅收缩压进入脂联素的回归方程。Kazumi等【11】也报道
了在正常男性青年中,与理想血压者相比,血压正常高值者血清
脂联素水平降低。还有研究表明,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期者其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视网膜病变1期、2期,但明显低于血压正常者。目前,低脂联素和高血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在一些离体和活体试验中,脂联素能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脂联索的意义重大。如果能够明确脂联素与高血压之间确切的作用机制,那么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一大突破。
1.5急性脑梗死
    近年的研究表明,低水平血清脂联素诱导脑梗死发生和复发与下列因素有关:(1)血清脂联素下降诱导糖异生,增加血黏度。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削弱了胰岛细胞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增加了糖的异生,导致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导脑梗死的发生。(2)血清脂联素下降诱导动脉硬化发生。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证实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正比,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指脂质聚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而且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12】。研究表明脂联素在代谢疾病和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诱导动脉硬化的发生.增加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危险性。(3)低水平血清脂联素降低了毛细血管的自我保护功能。Ouchi等【13】研究发现体外试验中脂联素可以作为化学诱导物刺激人静脉内皮细胞转化为具有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内皮细胞.体内试验时则可以刺激血管生长。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使毛细血管的自我保护功能下降,增加了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机会。
1.6急性心肌梗死
   Ouchi等【14】发现脂联素对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及脂质堆积有阻断作用。脂联素可通过抑制camP一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I )介导的内皮核转录因子一K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xB,NF xB)信号的发送来调控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阻止单核巨噬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15】。脂联素能够抑制成熟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如抑制补体C1。目前的研究表明,脂联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脂肪细胞因子。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联素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显著危险因素,与急性心梗及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一项灵敏高效的临床观察指标,提高其水平将有助于急性心梗的治疗。
二、展望
    深入研究脂联素及其他脂肪因子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能为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同时也提示补充脂联素、或者提高机体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措施之一。有研究证实了低水平血清脂联素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中的作用,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提供了新的方法,证实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但关于低水平血清脂联素诱导脑梗死发生和复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旭,苑冀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33.
[2] Hotta K.Funahashi T.Bodkin NC.et a1.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the adipocyte protein adiponectin are decreased in parallel with reducedinsulin sensitivity during the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in rhesus monkeys.Diabetes,2005,50:1 126—1 133.
 [3] 杨刚毅,张凌,李伶,等.吡格列酮对脂质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273-276.
 

网站首页 | 期刊查询 | 合作期刊 | 优秀论文 | 论文投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