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占了很大的比例,人们赋予了动物不同的情感色彩,因而它们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语义也各有各的不同,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自然环境、神话寓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了解了这些成因,对于我们学习语言乃至社会交际会有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汉英动物词汇;文化语义;成因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和动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动物一点一滴地融入到人类社会中,人们根据动物身上所呈现的好的坏的品性,赋予了动物们不同的文化语义,创造了大量的动物词汇,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语言,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动物词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多种多样,来源颇多,但最根本的不外乎以下几方面:自然环境、神话寓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一、自然环境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英国四周被海水环绕,就连其内部水系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可以说它的捕鱼业非常发达。因此,与fish有关的词汇,应运而生,例:big fish 大亨、cool fish 厚脸皮的人。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像离水之鱼,比喻处在陌生环境中、不自在;drink like a fish 像鱼儿那样喝水,比喻喝酒的人,牛饮。虽然中国渔业资源也极其丰富,但是人们对于鱼类的认知,并不那么确切。相反地,中国是典型的农耕国家,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我们创造了农耕文明,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勤勤恳恳的耕牛,它是农民的宝,在山间地头、平原丘陵,我们都能看到它忙碌的身影。在汉语中,我们把任劳任怨的人称之为“老黄牛”;那些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称之为“孺子牛”。
二、神话寓言
神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每个名族都有其特定的神话,譬如“龙”,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它与凤凰、麒麟、龟并称四灵,是一种吉祥的瑞兽。我们中国人自称为是龙的传人,汉语中与龙相关的词汇颇丰,如龙飞凤舞、乘龙快婿、龙凤呈祥等。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的口碑却招人生厌,dragon是一种怪兽,是邪恶力量的象征,在英语口语中,常用dragon来比喻凶狠的人。寓言是人类智慧的瑰宝,我们不会陌生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个好心的农夫把路边冻僵的一条毒蛇放进自己的怀里,没想到蛇醒来后一口把农夫咬死了,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同情敌人、姑息养奸。汉语中与动物相关的寓言也非常多,多出自古语典籍当中。如:黔之驴,语出柳宗元的《三戒》,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后引申为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三、风俗习惯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喜爱的动物,在英美国家中,人们对狗有好感,认为它们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一份子。因此,在英语中,像我们所熟知的lucky dog 幸运儿和sea dog老练的水手。Work like a dog 像狗一样工作,比喻拼命工作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 与汉语“爱屋及乌”意义相近然而对于狗的情感,中国人非常讨厌和鄙视,常用狗来形容坏人坏事。如:我们把汉奸、叛徒称为“走狗”,而且在汉语词汇中,含狗的成语也充满了贬义之味,如: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狗急跳墙等等。
在古希腊神话中,据说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此,古希腊人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这一看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形容一个人聪明我们可以说as wise as an owl。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
四、宗教信仰
在西方社会中传播范围最广、最大的当属基督教,其中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圣经文化融入到语言当中。A fly in the ointment 美中不足;白璧微瑕,出自《旧约·传道书》:几只死苍蝇能使做香料的膏油发霉发臭,一点点愚昧比智慧和荣誉的影响更大。Beard the lion揪狮子的胡须,出自《旧约·撒母耳记(上)》:“我帮我父亲照看羊群......有时狮子来了......我就揪着它他的胡须,狠狠地打,把他打死。”现在该短语的比喻意义是奋勇追赶、不畏强暴;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等。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当属佛教,在佛教的经典中,羊通常用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间法与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贪、嗔、痴”三毒,贪着色、声、香、味、触五欲。在《法华经》中,以羊车比喻声闻乘,在《大智度论》中,则以“牛羊眼”来比喻凡庸之眼。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综上所述,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语义成因是多方面,人们对动物词汇的理解因语言文化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看法,了解这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进而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闵璇,黄川.《谈英语习语揽英美文化》[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高鸿雁.《英汉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