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以,对话式阅读作为一种民主、自由、科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渠道,良好的沟通会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本文将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方式和如何开展这一教学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 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根据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所在领域的共同特征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它具有以下特征:
1、和谐性
语文课堂对话式教学把和谐性当做最合适的教学境界。对话教学的和谐性是指对话双方,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相处协调、融洽,互相尊重和信任。人与人的交往要尽力做到公平、民主、诚恳,确保每一个人都参与对话,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对话环境。对话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还应实现人与物的和谐。教学所选的教材、上课的教室及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课堂和谐的因素。只有协调各方面因素的统一,取长补短,物尽其用,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民主性
对话式阅读教学之所以在现如今被广泛使用,首先就是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使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共同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其次是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了评价权,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求同存异,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再次,学生有了人格权,教师无权体罚学生,即使学生出错,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来解决问题。
3、体验性
阅读体验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一是情感。阅读的体验并非建构在一字一句的剖析上,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本元素的。如《出师表》,只有在整篇文章都读懂的基础之上,才能体会到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之情。而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主要通过情感传达,情感贯穿于阅读的整个过程。在《香菱学诗》中,如果能够准确深刻地把握住作者的意思,就能体会到主人公香菱对诗歌对文化的极度向往。体验式教学通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欣赏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精髓,感悟到文学的真实意义和价值所在。
4、多维性
这种多维主要体现在对话形式、对话内容和对话渠道上。对话形式主要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等多种形式。课堂教学虽然以教材为依据,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知识、情感、理解的矛盾与冲突,在这样的氛围内更容易激起学生和教师的兴趣,教学也就更有效果。因此,多种因素促成对话内容的多维性。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交流。每个对话参与者都有权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这样问题的交换和思想的交换使得对话渠道逐渐多维,实现教学的相互促进和增长。
二、 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
对话式阅读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师生对话、学生间对话和学生的自我对话。
1、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的教学中,师生对话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完全平等的。然而他们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经验阅历上存在差异,教师一般比较成熟稳重、阅历丰富、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强,而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自身发展不成熟,在学习和处理事情方面有待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有语言的交流和非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可以清晰表达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顺利的进行交流。而非语言交流即双方的眼神、肢体语言等,是一种情感上的默契,这种默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交流,共同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比学生与教师交流更简单。学生在年龄、精力、智力等方面都比较相近,不存在代沟问题。若学生之间相互交换意见和思想,那么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所有思想之和,而是它们的乘积。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彼此互补,共同提高。
3、自我对话的构建
与自我对话,是一种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安慰的内向交流过程,其目的是实现自我重构,达到自我提高。在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为了促成学生的自我对话,并使其自觉化、理性化,除学生本身需要自我对话之外,教师也要实行自我对话,以对学生起到表率和促进作用。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学生可从儿女的角度也就是作者的角度进行自我对话,反省自己作为儿女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而教师可以扮演着文中父亲的角色,站在父母的角度自我对话,想想父母眼中的儿女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父母眼中期待的儿女是什么样子的。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如这个例子就能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精神,达到较深刻意义的自我对话,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三、 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专研。语文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策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把兴趣和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之所在。阅读作为一种对话,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认知到有助于自己积极成长的价值,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要求学习。
2、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和谐的环境不仅包括人与人的和谐,还包括人与物的和谐。对于人与人的和谐,在课堂上主要指精神上的和谐,走进所学课文的意境里面。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之前,老师先播放一段《红楼梦》里关于香菱的音乐《叹香菱》(87版电视剧),然后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通过每位同学不同的形象描述之后,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而且经过各种描述,每位同学都想了解真正的香菱和自己心里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来听教师讲课,整个课堂的气氛自然就活跃和谐了。这种方式或许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香菱之外的红楼人物感兴趣。
3、尊重多元化、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层次差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有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开拓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也能为国家培养不同领域和层次的人才。
关于语文课堂“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对初中语文教学有充分实践意义的课题,初中教师做好对话式阅读的教学,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到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领域,其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