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您的访问!现在是:

教育类论文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需求分析

 
摘要: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够引起教师的重视。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英语需求,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或改进学习风格和策略。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习认知特点,学习现状,教材评价
1引言
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特点。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对艺术类毕业生英语水平提出了要求,学生外语学习的愿望也比以前增强。但由于英语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专业评估标准特殊等种种因素,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地位,缺乏对艺术类学生认知、情感、学习策略、英语诉求、英语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英语需求,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或改进学习风格和策略。
2 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 needs assessment)一词首次被Michael West (1994)使用,用于描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国外早期的需求分析主要是关注职业英语(EOP)领域,随后也被用于学术英语(EAP)领域,再后来也开始适用于一般用途英语(EGP)。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够引起教师的重视(Cohen, et al., 2000:390)。Richard(1985)等学者认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迫切度来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Hutchinson 和Waters(1987:54)认为需求分析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语言教学的前提条件”,并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 what the learner needs to do in the target situation)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 what the learner needs to do in order to learn )两类。Tarone 和Yule(1989)在阐述需求分析的性质时,特别强调了其“高度本地化”的本质特征,因而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对象。Masuhara(1998)设计的新的需求分析表扩展了需求的类别,提出了以下分类方式:学习者的需求(包括个人需求、学习需求、将来就业需求);教师的需求(包括个人需求、职业需求);行政部门的需求(即学校需求)(转引自程晓堂,2002:45)。
在国内外语教学背景下,需要进行分析的需求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社会需求主要是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主要指学习者当前的实际水平与其希望达到的水平间的距离(束定芳,2004)。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及教材在易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方面与学生的匹配情况,增强研究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笔者在前期文献阅读、访谈和与同事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依据Masuhara(1998)的需求分析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涉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教材评价。
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2、3、4、5分别代表被调查者“完全不同意”、“不同意”、“说不清”、“同意”、“完全同意”题项所陈述的情况。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问卷分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717和0.857,问卷达到较高的信度标准,结构效度良好。
3.2 抽取样本
本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地区四所非独立设置艺术类综合大学中进行。被试为分别来自这四所大学的总计330名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构成及男女生比例见图1),收回有效问卷290 份(88%),剔除无效问卷40份(问卷填写不完整或数据不规范,选项全部为“3”或“4”或有规律的按字母“Z”排列等)。调查结果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1 被试专业构成及男女比例分布
3.3 统计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整体情况不太理想,调查结果与笔者上课时的亲身感受及听课观察情况基本相符,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令人担忧。现结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
3.3.1 学习认知特点
表1:学习风格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听觉型 290 1.00 5.00 3.1793 .72259
视觉型 290 1.00 5.00 3.2816 .67867
综合型 290 1.00 4.67 2.9161 .66280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290
由表1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多为听觉型或视觉型,均值分别为3.18和3.28,而综合型的仅为2.92(低于3)。这表明艺术类学生在语言认知上有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在“我喜欢边听录音边模仿”或“我喜欢借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背单词”两个题项上得分较高。
3.3.2 学习能力
表2:学习能力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英语知识 290 1.25 4.50 2.8603 .55328
英语技能 290 1.00 5.00 3.0086 .80328
学习策略 290 1.00 5.00 3.0989 .67881
学习能力 290 1.45 4.55 2.9793 .51390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290
学习能力这一变量由问卷中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学习策略共计11个题项的均值求得,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艺术专业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均值为2.98),尽管学习策略和英语技能的均值(分别为3.01和3.10)略高于3(“说不清”),但英语知识均值只有2.86。这说明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既没有达到英语知识的要求也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及学习策略,表现为“我不愿意用英语和人家交流,因为一说就错”,“很多词汇我看着认识可是却听不出来”等。这一结果与他们的高考成绩(见表3)相符和。此外,艺术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缺少分析与认识,基本上不会“(我)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从而找出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在被问及“我最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时56%的同学选择“其他”(不知道自己哪里薄弱)。
表3:高考成绩分布
高考分数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20分以上 9 3.1 3.1 3.1
90-120 107 36.9 36.9 40.0
60-90 115 39.7 39.7 79.7
30-60 58 20.0 20.0 99.7
30分以下 1 .3 .3 100.0
合计 290 100.0 100.0
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由个性,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高考对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要求较低,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录取大一新生不设英语最低控制分数线,再加上进入大学学习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而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产生畏难情绪,英语基础薄弱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改善,反而越来越恶化。
3.3.3 学习动机
表4:学习动机描述统计量
找一份好工作 完成必修学分 考级考证 对专业发展有帮助 最有用的交流工具 对它感兴趣
N 有效 290 290 290 290 290 290
缺失 0 0 0 0 0 0
均值 3.3276 2.8966 3.2103 3.8655 3.6552 2.9517
百分比
1.00
2.00
3.00
4.00
5.00
9.0
19.3
18.6
32.8
20.3
14.8
27.9
20.3
26.6
10.3
10.7
20.7
20.7
32.8
15.2
3.1
8.3
19.7
36.9
32.1
4.8
7.2
24.8
43.8
19.3
13.8
20.3
31.7
25.2
9.0
 
由表4可以看出,51%的学生学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37%是为了“完成必修学分”,48%是为了“考级考证”,69%的学生学英语是因为“对专业发展有帮助”,63%的学生学英语是因为“它是当今最有用的交流工具”,而学英语是因为“对它感兴趣”的仅占34%。从均值来看,对英语感兴趣的均值仅2.95,这说明大多数艺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毫无兴趣可言,另外,为了完成必修学分的均值为2.90,也相对较低,这说明艺术专业的学生学英语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必修学分,相反,专业发展和交流工具两项均值较高,分别为3.87和3.66,这说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看重其实用和交际价值,这一英语需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基于此现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文秋芳,2000)。
3.3.4 学习习惯
表5:学习习惯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教材使用习惯 290 .80 3.10 1.9762 .38933
课内学习习惯 290 1.67 5.00 3.2379 .67047
课外学习习惯 290 1.00 4.75 2.8500 .67030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290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之前几项更弱,仅课内学习勉强超出3(“说不清”)。这说明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尤其在教材使用上,学生基本上不会利用“教材附带的学习光盘”或“网络在线课程及学习资料”;相反,59%的同学“课后不愿意再在英语教材上花时间” 和57%的同学不会做 “老师不检查的课后练习(我不会做)”。
造成这一结果,除学生自身原因外,教材是另一重要原因。Harmer(1983)认为,评估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Cunningsworth(1995:15)专门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个原则,其中首条是:“教材应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应和语言课程教学目标相吻合”。 而国内众多大学英语教材的出发点均是针对第一、二类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并没有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笔者在问卷中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评价——易读性(难度)、趣味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见表6):
表6:教材评价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教材易读性 290 1.29 9.71 3.3906 .66395
教材趣味性 290 1.00 5.43 3.2833 .66162
教材实用性 290 1.00 9.43 3.3128 .71040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290
由表6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教材的评价不高,教材易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分别由七个题项的均值测得)三项均值(分别为3.39, 3.28和3.31)仅略高于3(“说不清”)。这说明学生对教材并不“同意”(4)。教材难度过大,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导致了教学行为出现一系列问题:学生无力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只能用传统的教法——逐句讲解。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生从教师那里听到的语言知识无法通过积极有效的语言实践转化为语言技能,其听、说、读、写能力难以提高,越来越吃力。教材趣味性不够,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这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放弃英语这门课程,对完成学业造成严重后果。
4. 结语
上述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并非个别现象,综观全国其他设有艺术专业的非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大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见周雪琛)、河北传媒学院(见郭淑丽、唐亚)、西安石油大学(见武绒)、安徽工程技术学院(见李新国)等。为此,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指标。与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们相比,艺术类学生也有着他们独特的优点。他们个性突出、活泼好动、喜欢并善于表现自我,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很强,具有语言可塑性。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多下功夫,将讲台变为舞台、将黑板变为画板、将多媒体变为展示工具和荧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从中寻找适宜英语学习的切入点,因势利导,尊重和爱护每一名学生,带着一颗热爱学生和热爱教学的心去教课,时常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更应该灵活多变,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通过访谈、听课观察、调查问卷和与同事沟通交流对艺术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旨在提高艺术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为教学改革和教材编纂拓宽思路,并衷心希望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育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4th ed.)[M]. London: Routledge, 2000.
[2]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 Harmer,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Longman,1983.
[4] 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5] Richard, J., Platt, J. & Weber,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5.
[6] Tarone, E. & Yule, G.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7] West, M. Needs Analysis in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 27(1).
[8]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9] 郭淑丽, 唐亚.浅析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1] 李新国.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尴尬与对策[J]. 理工高教研究, 2006(8).
[12]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3]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4]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5] 武绒.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思考[J]. 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下卷).
[16] 周雪琛.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 陕西教育, 2010, 3.
 

网站首页 | 期刊查询 | 合作期刊 | 优秀论文 | 论文投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