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日新月异,信息的海量更新,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多国家、多民族的大村落。应该说,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但首先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极度扩张,社会分工更为细化,没有人能成为通才、全才。那么,人才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人综合素质的竞争。为此,我们在学校等各种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大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亲子教育,强化中学生人格、宗旨和世界观养成,培养他们成为热爱国家、服务社会、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心的复合型人才。
一、亲子教育及其发展形势
面对在当今商潮澎湃、人言必利的大环境,我们的传统文化与道德底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通过亲子教育等素质教育活动,将学生培养成儒学所提倡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气节操守和道义担当,是很多教育学家和家长深入思考的课题。
1、亲子教育的内涵。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的主要目的和方式就是通过对亲子关系进行调适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
中学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亲子教育强调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以亲子双向沟通互动为教育模式,通过培训父母,以达到提升父母教育子女的素质和能力,改变父母单向的权威的教育观念,从而对亲子关系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优化。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通过教学和教学活动去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挖掘他们潜在的可能性,养成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可是,这些常常被压倒一切的分数尺度和升学率冲淡了。
二、儒家思想普及的状况与趋势
1、儒家思想对教育的解析。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将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让亲子教育富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当前儒学普及的状况与趋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89年开始启动“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02年已经达到340万人,2007年已经突破600万人。据专家们统计,加上其它途径,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的人数目前已超过1000万人。与此同时,在一些大、中、小学还将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推行了中华美德教育实验。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对子女极易娇惯,即使父母有意,且因大多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有现在信息化使得中学生接触面极广,所以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或不知所措。主要问题有:
1、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目前中学生95%的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与此同时,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
2、教育方式不当
不少家长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子女必须听从父母的指令,不设法与孩子沟通,对孩子严密监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民主管理就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还有的父母管教孩子动不动拿子女与别人的比较。都没有将我们优秀的儒家思想融于亲子教育之中。
3、亲子教育的内容萎缩
目前,很多家长对亲子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过度重视智力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但会影响中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还会阻碍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格缺失。
4、媒体传播的影响泛滥。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时空网络的普及和影响,中学生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诠释的信息,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
5、学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对滞后。分数成为中学生的“命根”,学校和家长仍然热衷于各种各样的考试且乐此不疲。素质教育真正实施起来却步履维艰。
四、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方法对策
要将儒家思想融于中学亲子教育之中,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载体、平台,将儒家文化与教育方法对接,让儒家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近学生。
1、因材施教法
孔子主张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观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3、启发诱导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家长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明确目标,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4、以身作则法
人格教育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其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家长发挥的作用应如春风化雨。孔子不仅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
五、具体创新思路和特色解析
1、建立儒家亲子教育展示馆,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在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将儒学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自律的人文素养。
2、建设儒家文化长廊。在社区或学校显眼位置专门开辟儒家文化廊,同时,建立儒家标语群。在每一处学生活动场所都张贴了儒家代表人物的宣传标语,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
3、开辟“儒家文化课堂”。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熟读《论语》,并有选择地践行《论语》所倡导的思想,化作自己行动的指南。
4、每学期举办儒学文化周。聘请专家为师生和家长讲授儒家文化,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5、组织亲子训练营。积极建构具有人文情境的家园、校园,使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相辅相成和融会贯通,形成了亲子教育独特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