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经历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高质量的师资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高职 师资管理
教学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而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水平,在高职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急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有一支高效、负责、有创新力的教师团队。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组成及特征分析:
教师队伍由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组成;按照聘任机制可分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按照年龄可分为老年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师队伍中各种类型教师的比例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同时要专兼结合,发挥各自所长;老中青教师的比例适当,有利于教师队伍长期稳定发展。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体现出以下典型特征:
1、年轻教师多,且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
2、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学历人才数量也是逐年递增,从而进入高职院校的高学历人才也是逐年增加。
3、缺乏具有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学科建设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同样,年轻的学科也缺少在行业有重大影响力的带头人。如果只是按照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走,就无法办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同时也缺少和本科院校竞争的实力。
二、高职师资队伍现存问题及对策:
1、伴随着师资队伍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半数以上,且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之后就在学校任教,直接从学生转换为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欠缺,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且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是非师范类,理论知识丰富,但缺少课堂教学经验。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有很大一段距离。
(2) 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占到了教师队伍的极大比例,由于个人发展方向及职业目标不明确,加之青年教师待遇不高,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率高。不利于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且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科研能力薄弱,缺乏科研硬件条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偏
重于应用与实践,高职教师不仅要求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相应的科研能力。但是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科研条件,也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即使高学历的教师有科研能力,却也无法施展才能。
(4)生师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要求,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对实操型人才的需求量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生师比逐年增大,教学班人数不断增多,课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
2、对于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借助诸多方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1)、专兼结合确保教学质量。随着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也将逐年递增。生师比过高,是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应大力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发挥当地企业的作用,从中聘任一些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不仅可以壮大教师队伍,学生对于有行业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授课更感兴趣。
(2)、高职人事部门应引导青年高职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快走出职业迷茫期。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审、晋级做好准备工作。课酬方面应多劳多得,打破平均主义,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吸引优秀人才,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
(3)、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科研工作。各院系应创造适合条件,同时加强与本科院校合作,交流。派有能力的教师参与到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中,回校后可将科研成果与课时挂钩,减轻教学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打好基础。或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科研型人才,建立个人科研工作室,可由多个老师加入,提升教师队伍科研水平。
(4)、 院系应积极走出去,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走访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最前沿资讯与人才需求的标准。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的工作室引入校园,由专职教师负责运作;将青年教师送入企业再学习,进行挂职锻炼。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创造实际生产价值,又弥补了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足,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大有裨益。
三、教师接受培训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也随之提高,但大多数没有教学经验,急需参加各类在职培训及时适应岗位需求。针对青年教师比重大,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人事部门应组织各类职业教育类培训。教师接受培训意愿教强烈,这些培训既有教学方法类培训,也有行业培训,可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提高课题教学质量。就目前培训情况来看,仍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近年来,虽然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不少,但是多数培训仅停留在教学法层面,没有及时关注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是职业技术能力,学校相关部门应引导教师关注行业变化,多参加行业培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将行业新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引入课堂教学,调整授课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方面培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是辅导员工作之一,作为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较辅导员更加具有专业性,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而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从而导致无法科学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有的也只能是以自己的经历给学生做相关指导。应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同时应确立导师制度,安排专任教师作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在校期间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地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
3、由于经费限制,只能满足教师接受国内相关培训。由于出国培训费用较高,即使有机会也是只能让少部分骨干教师出国参加培训,之后再培训其他教师,大部分教师无法亲身学习国外先进高职教育的相关经验。
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发展的命脉,对今后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国家队高职教育规划的主要精神,抓住薄弱环节,利用好各类培训,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
[1] 宋孝忠.关于新高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3).
[2] 张婷.对高职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5,(4).
[3] 高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4] 张健.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