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您的访问!现在是:

管理类论文

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提出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以现有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并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模式 支持政策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需求是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接受学生参观学习、参与专业课程设计与评定、担任客座教授等模式。企业更希望实行联合培养学生、教师交流指导企业的形式。而校企合作中的学生不希望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他们更加看重实习岗位是否与所学专业对等、工作后的发展机遇、薪资待遇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学校、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合作需求,有合作的基础,但是关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有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窄,甚至有些专业没有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这些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对学生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度较低,说明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意义没有完全了解,需要锻炼的能力不清楚,在没有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校企合作工作无法高效率的开展。
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利润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不能之间产生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不理解,认为校企合作不会带来经济价值,不愿意与院校进行合作;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由于大多处在顶岗实习的阶段,没有毕业,不能签订用工合同,不受企业约束,容易致人才流失,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所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院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即大学毕业后指导到某院校工作,缺乏对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的了解,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时,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背道而驰”,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严重脱离实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重理论轻实践,学科特征明显,无针对实际工作岗位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缺少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导致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生及课程不满意,不愿意合作。
二、改善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
制约校企合作实施和发展的客观因素很多,在短时间内这些因素无法完全克服和消除。但是,高职院校可以换角度思考,从学校自身情况入手,积极寻找资源,发现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争取在各个方面与企业合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输送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鼓励专任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等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企业是盈利的社会组织,只有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受益,企业才有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通过输送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等模式,教师能够指导企业的技术革新、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企业收益。在企业收益的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也进一步提高,返校后能够将实际工作中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带进课堂教学,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与企业要求一致。学生也会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技能,便于学习与工作的对接。这样,学校、企业、学生都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实现三方共赢,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2、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应当以校企合作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构建适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现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学校应改革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让顶岗实习的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根据专业和岗位不同,要与企业业务的淡旺季相匹配。实现淡季校内教学,旺季定岗实习。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除专业教师以为,应吸纳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并保证一定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参与意见,让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
3、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改革
在校企合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教师的教学要以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中心,按企业的需求改革、设计教学内容,将企业岗位技能与生产实践流程结合,提炼岗位技能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考虑教材、教学组织方式、仪器等情况,对知识、能力进行整合,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学的主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作用、意义、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工作单位、实习的技能等应当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实习,做好心理准备,便于工作的开展。同时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作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者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学生树立“职业人”的观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他们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让学生树立职业岗位意识。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便于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将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家政策的逐步出台,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将逐步完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摒弃坐等企业上门求合作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与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沛奇.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71.
[2]吴耀伟.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11).
 

网站首页 | 期刊查询 | 合作期刊 | 优秀论文 | 论文投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