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您的访问!现在是:

管理类论文

浅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薄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的危害、内部控制现状、作用、完善方向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 现状 作用 企业发展 完善方向
 
一、企业内部控制缺失的危害
    内部控制在如今企业内,常常不受重视,轻则导致经营败笔,重则影响行业声誉,甚至引起社会信任危机。
1、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做好一个企业需要100个理由,做坏一个企业1个理由就已足够。近闻修正药业因毒胶囊事件损失惨重,有人算了一笔账,胶囊成本节约和广告费支出两项成本投放比较明显微不足道,对企业的伤害却巨大,明显得不偿失。
据不完全统计,修正药业共邀请了孙红雷、范明、林永健、陈建斌、徐峥、张瑜、陈小艺、何琳、林妙可等10位明星为其产品代言,每年光代言费用就至少上千万元。据相关媒体测算,仅2012年3月份,修正药业的广告投放高达3亿元左右。
有媒体报道,以1万粒为单位,优质药用明胶价格约为150元,普通的大约100元,而工业明胶的价格只有50~60元,这样折算下来,各级别胶囊每粒相差5厘钱。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修正硬胶囊的生产线有4条,一条生产线一天生产24万粒,一天就是96万粒。如此核算,修正药业一天可节省大约5000元,一月能节省15万元。这15万元与修正药业在广告投入方面的成本相比,“毒胶囊”节约的成本简直是九牛一毛。每月区区15万元的不该节约的成本,诱发民众对药企“只求利不救人”的价值观谴责。
这是一例典型的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是药品企业,药品关系到民众的生命线,质量把控理应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采购部门没有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其次,企业质监部门没有做好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质量检测,再次,企业管理层没有做好对采购部门、质监部门的内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缺失,酿成企业经营悲剧。
2、引起行业危机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缺失,会进一步连累到行业的衰落。日前,2012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高龄奶牛靠激素产奶,引起网友普遍关注,伊利股份开盘大跌,网民纷纷对奶企口诛笔伐,很多人表示今后不再喝中国奶了。
高龄奶牛一事,何兵是从同学那里听来,他自己并没有亲眼看到,没有调查实践,也没有指名道姓。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中国奶企是否存在高龄奶牛,存在多少高龄奶牛。但事实证明,此类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消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民众大都选择相信高龄奶牛是中国牛奶行业的普遍问题,这类消息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小的伤害。大家根据常识选择相信这个行业存在高龄奶牛。
如果部分企业真的存在高龄奶牛靠激素产奶现象,只能说明该企业内部控制薄弱。高龄奶牛产奶量低,投入产出比下降,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应该选择淘汰高龄奶牛。因此,存在高龄奶牛的企业,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质量控制上角度上,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中国大陆的妈妈宁愿远赴香港采购国外品牌婴儿奶粉,造成香港婴儿奶粉断货,也不愿意接受国内采购便利且相对低价的奶粉,只能表示,国内部分奶企内部控制的缺失,已经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引发社会信任缺失
    垄断国企的内部控制缺失,引发的不仅是企业和行业的危机,甚至是社会信任的缺失。2011年4月曝光的中石化天价酒丑闻,引发民众将油价上涨和中国石化管理层的挥霍进行对比。
2011年4月11日有网友在天涯论坛曝光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购酒发票,该分公司订购了一批总价168万元的天价酒。据媒体报道这批天价酒包括30瓶50年茅台及17瓶1996年的拉菲。有关消息迅速传播,引发了网上热烈评论。
4月25日,中石化集团对外公布了事件调查结果,决定免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职务,降职使用,同时对其进行经济处罚。该事件联合调查组表示,鲁广余购买高档酒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严重违反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控制度,未经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擅自购买高档酒;二是运作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逃避监管;三是通过虚假手段,应付上级检查,欺骗组织。其行为严重损害了中石化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其个人负有直接责任。
对于中石化公布的事件结果,公众并不买账,公众对中石化处罚结果仍存有太多质疑。该事件暴露了中石化集团内部控制的薄弱,所谓的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内部控制作用。总公司对于分公司高达168万元的费用流向完全缺乏监管、审批和控制,分公司总经理个人可以决定大额费用的使用而不用受到其他岗位的牵制。
二、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现状
1、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古已有之。从内控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来看,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不同的阶段。就目前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就是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升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进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内部控制的现状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根据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从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熟悉和了解情况看,企业对于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比较高,上市企业的熟悉程度更高一点。从公司实施内控规范体系的原因和动机来看,企业推行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在组织实施情况方面,从整体上看,企业倾向于内部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成立内控团队来执行基本规范。但上市公司则倾向于由外部顾问团队以及内设内部控制部门的方式进行建设,这应与上市公司考虑到未来内控评价报告的披露有关,他们为了将来能顺利通过内控审计,在内控建设上希望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以确保顺利过关。顾问团队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整体看,企业更多地将国内事务所作为首选项,而上市公司则将四大作为首选,这也表明上市公司首先考虑到内控审计的通过。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其三,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由此可见,做好内部控制,对企业有如下作用。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的风险问题。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避免经营失败。
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做好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每一个企业都做好内部控制,遵循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上市企业,对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正面意义。
四、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内控规范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理解性评分较高,但对其可操作性和适应程度评分较低,这表明制度本身较易理解,但如何执行,使《基本规范》更具操作性,提高适用度则是监管部门在下一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是要在实际中执行与落实。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设立适合企业的职能机构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贯彻不相容职务分工的原则。
企业必须设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职能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严格划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提高员工素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
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由人制定的,也要靠人去执行。员工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使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而低素质的员工,则完全相反,不仅会降低内部控制的应有管理效果,而且可能有意钻空子,从而造成内部控制的失败。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选择和培训雇员,以确保为企业的职位指定了恰当的人员,个人必须具备适当的素质经验和必需的资质。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关注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管理人员作为中间环节,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败。企业文化也是内部控制不可缺的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会直接影响和规范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内部控制构筑起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3、内部审计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也要评价、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服务。内部审计站在企业管理的层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帮助企业挖潜增效,提高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及时了解、控制下级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使其能够规范运作。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多和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强化内控意识,争取管理层的理解。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
4、外部监督促使企业加快完善内部控制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合理分工,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社会中介机构提高监管质量,保证社会监督职责到位。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揭露、曝光、报道、评论或抨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媒体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为外部监督体系注入了巨大活力,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在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保障民众知情权的重要部分,媒体对企业活动进行报道并监督企业自律,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积极的外部推力。 
 
参考文献:1、陈方.修正的“分裂”中那枚社会的“毒胶囊”[N].中国青年报,2012-04-24(02).
2、凤凰网财经《中石化“天价酒单”事件追踪》系列报道
3、财政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4、杨晓苑.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企业观察, 2011,(01):111-112.
5、黄银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01):55-56.
 

网站首页 | 期刊查询 | 合作期刊 | 优秀论文 | 论文投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版权所有: